日前,特斯拉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。財報顯示,特斯拉Q1實現營收193.35億美元(約合人民幣1411億元),同比下降9%;作為其營收支柱的汽車業(yè)務增速放緩也較為明顯,銷量僅有33.7萬輛,同比下降了13%。
值得注意的是,與汽車業(yè)務大幅下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其儲能業(yè)務增長強勁。資料顯示,今年一季度,其全球儲能系統新增裝機量達10.4GWh,同比增幅高達156.6%,創(chuàng)下歷史新高。其中Powerwall儲能系統,首次實現季度部署量超1GWh。
作為特斯拉戰(zhàn)略布局的一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其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已于今年2月正式投產,首臺Megapack儲能系統成功下線,標志著其規(guī)劃年產能達40GWh的工廠,正式進入量產階段。
僅僅一個多月后的3月21日,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首批Megapack儲能系統已出口澳大利亞。據悉,特斯拉近期還斬獲了日本歐力士集團548MWh儲能訂單,并與智利Celda Solar項目達成合作,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正持續(xù)鞏固其在儲能領域的領先地位。
此外,有消息稱,特斯拉還計劃投資超1.5億美元(折合人民幣約10.87億元),擬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新建一座儲能超級工廠,目標年產能依舊是40GWh。
由此看來,儲能業(yè)務有望成為特斯拉業(yè)績增長的新引擎。馬斯克曾強調,儲能業(yè)務是特斯拉多元化戰(zhàn)略的核心,目標在2025年全年裝機量同比增長50%以上。不過在今年Q1財報會議上,馬斯克也明確表示“儲能業(yè)務受關稅影響很大”。
事實上,除了特斯拉,從中國頭部電池企業(yè)近期披露的2024年年報看,多家企業(yè)儲能業(yè)務均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,為其各自公司的營收貢獻了不小的力量,儲能業(yè)務已成為其第二增長極。
01
億緯鋰能/欣旺達儲能業(yè)務高速增長
處于動力電池頭部陣營的億緯鋰能,2024年在儲能業(yè)務上也交出了“儲能電芯出貨量全球第二”的亮眼答卷。
從本月中旬其發(fā)布的2024年年度報告看,報告期內,億緯鋰能營業(yè)收入為486.15億元,同比微降0.3%;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0.76億元,同比增長0.63%。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31.62億元,同比高增14.76%,顯示出其核心盈利能力顯著增強。
而最值得關注的是,其儲能業(yè)務規(guī)模與技術水平同步躍升,2024年全年儲能電池出貨量達50.45GWh,同比飆升91.90%,遠超行業(yè)60%的平均增速。
從收入的細分來看,其儲能與動力電池業(yè)務開始“平分秋色”。財報顯示,億緯鋰能動力電池業(yè)務的收入為196.67億元,占整體收入的比例為39.43%,毛利率為4.21%;而其儲能電池業(yè)務的收入為190.27億元,占比為39.13%,毛利率為14.72%。出貨量方面,其儲能電池的50.45GWh,已遠超動力電池全年30.29GWh的出貨量。
擴產方面,2024年12月,億緯鋰能60GWh超級工廠投產,核心產品為Mr.Big系列600Ah+儲能電芯,并成為業(yè)內首個實現600Ah+(628Ah)大電芯量產的企業(yè)。年報顯示,2024年億緯鋰能馬來西亞工廠儲能項目,按照既定規(guī)劃穩(wěn)步推進,預計2026年初開始量產,屆時將可有效支持其海外全球交付戰(zhàn)略的實施。值得一提的是,億緯鋰能目前已斬獲來自Powin的15GWh訂單、AESI的19.5GWh訂單等多個海外大額儲能訂單。
與之類似,消費類電池龍頭之一的欣旺達,2024年在儲能電池板塊也取得了快速突破。財報顯示,2024年欣旺達儲能系統裝機量8.88GWh,同比增長107%,實現了翻倍增長。
分業(yè)務板塊看,欣旺達消費類電池業(yè)務營收占比超54%,占據“半壁江山”有余。動力電池業(yè)務實現收入151.39億元,同比增長40.24%,占總營收比例為27.02%;儲能系統類營收18.89億元,同比高增70.19%,占比3.37%。整體來看,其儲能業(yè)務目前盡管營收占比較小,但欣旺達儲能業(yè)務,無論是裝機量還是營收增速,均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,意味著儲能業(yè)務已成為其業(yè)績增長的新引擎。
值得一提的是,儲能電池出貨量占比方面,欣旺達近期在接受電池中國訪談時表示,2024年其儲能電池出貨量占比達到約20%,較2023年實現了顯著的飛躍增長。
儲能產品方面,欣旺達“欣岳”625Ah儲能電芯,實現了單體“精準2度電”,電芯能量密度達到426Wh/L,20尺集裝箱實現6.8MWh容量。據悉,“欣岳”625Ah電芯預計將在今年Q3實現量產。近期,欣旺達還在行業(yè)內發(fā)布了全球首款10米級2MWh液冷一體式移動儲能車真機——欣紀元2000,并計劃于今年5月正式量產交付。
02
儲能成為業(yè)績增長的新引擎
不單是上述電池企業(yè),包括寧德時代、比亞迪、中創(chuàng)新航、瑞浦蘭鈞等頭部電池企業(yè),2024年儲能業(yè)務均實現了高增長。
財報顯示,2024年寧德時代鋰電池銷量475GWh,其中儲能電池銷量93GWh,同比增長34.32%,增速遠超其動力電池的18.85%,收入貢獻占比提升至16%;中創(chuàng)新航2024年儲能系統收入同比漲幅達72.4%至82億元,占其總營收比重從17.6%躍升至29.6%。
據了解,多家廠商的儲能產線幾乎全部滿負荷運轉,億緯鋰能在2024年財報中就顯示,該公司的產能利用率達到86.56%。此外,有報道稱,寧德時代產能利用率自去年四季度以來,已攀升至90%,處于滿產狀態(tài)。
隨之而來的是各電池廠新一輪的“擴產潮”。4月8日,億緯鋰能發(fā)布公告稱,其全資孫公司億緯匈牙利將在德布勒森市建立電池制造廠,進一步擴大動力儲能電池的產能規(guī)模;3月,寧德時代公開了其在山東東營新增40GWh電池產能的計劃,并投資5億元建設2GWh生態(tài)儲能Pack生產線,以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。
同在3月,中創(chuàng)新航四川成都項目二期開工,計劃2026年第二季度投產,建成后將形成年產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約30GWh的生產能力;1月,瑞浦蘭鈞10GWh儲能系統項目在江蘇淮安市開工,項目涵蓋電池模組、PACK、儲能系統集成、逆變器及儲能電池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當前儲能行業(yè)進入新一輪的深度調整期,價格戰(zhàn)之下,市場份額進一步向頭部企業(yè)集中,其憑借資金、技術、規(guī)模、品牌等優(yōu)勢,進一步擴大產能,以形成規(guī)模效應和快速交付能力。
同時,國內“136號文”的落地,引發(fā)行業(yè)“搶裝潮”,也直接導致了儲能需求激增。在欣旺達看來,長期看市場化交易將激活儲能價值,儲能從“強制配儲”轉向“按需配儲”,將會促進行業(yè)健康有序發(fā)展。伴隨“雙碳”目標推進,儲能需求將持續(xù)攀升。
長期看,國外儲能市場快速崛起,東南亞、中東、南美等新興市場多點爆發(fā),預計未來將釋放更多的儲能訂單。東吳證券的研報顯示,全球大儲爆發(fā)確定性增強,美國維持高增長態(tài)勢,歐洲、新興市場出現并網高峰,且預計將持續(xù)至2026年。其中,新興市場大項目批量落地,預計2025年裝機增長221%至34GWh,中東地區(qū)2025年上半年將有50GWh-60GWh項目招標落地,預計2025年裝機增長4倍至20GWh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