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初,電池中國報道了中石油濟柴動力啟動新一輪儲能設備框采,采購直流側儲能系統(tǒng)1.2GWh,明確要求系統(tǒng)具備0.25P構網能力,采用不低于314Ah的磷酸鐵鋰電芯,并且其招標限價低至0.363元/Wh。
日前,該項目公布了中標結果,贛鋒鋰電以0.345元/Wh的單價中標。從招標范圍看,除集裝箱、EMS、消防系統(tǒng)外,直流側的主要設備均包含于此次采購之中,并且首批0.8GWh產品將于6月30日前完成交貨,剩余0.4GWh產品按招標人要求時間交貨。
緊隨其后,中能建25GWh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(tǒng)集采項目也公布了開標結果。其中,1C(1h系統(tǒng))、0.5C(2h系統(tǒng))、0.25C(4h系統(tǒng))的平均報價,分別為0.786元/Wh、0.465元/Wh、0.425元/Wh。值得一提的是,4h儲能系統(tǒng)出現了0.37元/Wh的最低報價。
01
價格持續(xù)下探,但儲能需求暴增
從價格看,機構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5月0.5C儲能電芯的報價約為0.276元,2h、4h儲能系統(tǒng)的平均報價分別為0.55元/Wh、0.48元/Wh。綜合上述中石油濟柴動力,以及中能建25GWh儲能系統(tǒng)此次的開標結果來看,當前儲能價格仍在持續(xù)走低。
另一方面,“136號文”明確取消新能源強制配儲要求,儲能產品需憑借自身價值在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。在此背景下的儲能行業(yè)正經歷“陣痛”,從業(yè)者過得并不輕松。
但近期儲能電池出貨卻大漲,全球能源轉型釋放的儲能需求,呈現出迅猛增長的態(tài)勢。
今年5月,中國儲能企業(yè)狂攬海外訂單,比亞迪、陽光電源、上能電氣、中儲科技、楚能新能源、天合儲能、思格新能源、蜂巢能源、贏科數能等企業(yè),接連斬獲合計超13GWh的儲能大單。另有數據顯示,今年一季度,中國企業(yè)海外儲能訂單規(guī)模接近100GWh,同比增長超7.5倍。
與此同時,多家頭部電池廠商向電池中國反饋,當前其電池產線基本處于拉滿狀態(tài)以保交付。機構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今年前五個月全球儲能電池出貨超196GWh,同比實現翻倍增長,需求區(qū)域主要集中在中國、歐洲、中東、東南亞、智利、澳洲等國家和地區(qū)。
02
6月全球儲能訂單持續(xù)高增
進入6月,全球儲能訂單爆發(fā)態(tài)勢仍在持續(xù),國內外儲能企業(yè)接連傳來簽單的利好消息。
其中,遠景能源拿下120MW/240MWh的法國儲能項目;陽光電源售出100臺ESS PowerStack至意大利,預計將于年內交付;億緯鋰能與三晶電氣達成2GWh儲能電芯的項目合作意向,并表示雙方將進一步深化國際市場合作,共同推進儲能系統(tǒng)與電池技術的本地化適配,為全球客戶提供智慧能源解決方案。
國軒高科近期發(fā)布的乾元智儲20MWh儲能電池系統(tǒng),收到累計容量超3GWh的多家客戶意向訂單;遠東儲能中標國內近3億元的工商儲項目;晶科能源連續(xù)在德國、希臘、東南亞獲得總計260MWh的儲能項目訂單;林洋儲能宣布中標毛里求斯40MW/120MWh電池儲能系統(tǒng)訂單;精控能源將為北美、意大利分別供應和部署160MW/430MWh、50MWh電池儲能系統(tǒng)……
實際上,不單是國內儲能企業(yè),近期海外多家企業(yè)也在頻繁更新儲能相關的訂單消息。其中,最受業(yè)內人士關注的是,日前特斯拉拿下的中國首個GWh級獨立儲能電站項目。據悉,該項目總投資40億元,將在上海市臨港新片區(qū),采用特斯拉儲能產品Megapack建設GWh級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示范項目。
此外,三星SDI與德國Tesvolt簽署協(xié)議,將為后者的儲能系統(tǒng)供應電池,為歐洲客戶提供其專有的儲能系統(tǒng)解決方案;芬蘭能源集團瓦錫蘭宣布擴大與法國電力集團(EDF)可再生能源英國和愛爾蘭公司的長期合作伙伴關系,以加速推動英國2030年前實現清潔能源的目標,據悉瓦錫蘭將為EDF可再生能源公司交付8個儲能項目站點,在英國各地提供404.5MW/709MWh的儲能容量;法國能源巨頭TotalEnergies旗下的儲能公司Saft將為位于日本500MW/2000MWh項目的第一階段提供全集成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(tǒng)……
03
“儲能將引爆下一個增長周期”
“電池儲能系統(tǒng)正成為全球電池市場的核心增長點?!?/strong>外資機構高盛集團在年初發(fā)布的報告中如是表示。并指出,過去五年,儲能電池市場份額從電池市場的5%增長到了2024年的25%,但市場仍低估了其增長潛力,且行業(yè)盈利也將會有巨大改善。
據高盛預測,電池儲能系統(tǒng)需求將激增,到2030年預計將累計裝機3.2TWh,是市場此前預期(300GWh)的10倍,年復合增速將高達70%。盈利方面,高盛預計儲能電池的單位毛利潤將從2025年的193元/kWh上升至2030年的203元/kWh,接近動力電池水平。
雖然該報告被業(yè)內人士稱為“格外樂觀”,但當下全球儲能市場確實展現出較為強勁的增長需求。
國內方面,從強制配儲到向市場化交易機制轉變,為儲能項目開辟了如峰谷價差套利、容量租賃、電力補償、輔助服務收益等多元的盈利渠道,激發(fā)了市場的內生動力。
歐洲方面,今年年初德國、西班牙、英國、波蘭等紛紛推出了儲能補貼政策,加之4月份西班牙大停電,都進一步刺激了歐洲的儲能需求;美國方面,主要是基于關稅政策的變動,儲能項目出現提前開工、搶裝現象,備貨需求增多;此外,亞太、中東、智利等區(qū)域,此前的大額訂單正陸續(xù)大批量出貨。
業(yè)界專家指出,儲能的超預期需求,政策是一個大變量,但深層原因仍在于新能源的快速增長,電網的不穩(wěn)定性問題日益凸顯,需要儲能去優(yōu)化整個電力市場的出力結構。

